全面推进后勤管理服务“精细化、精准化、精益化”水平

勤廉故事丨董必武:性习于俭,俭以养廉

发布于 2023-07-03

爱好书法的董必武经常写这样八个字:性习于俭,俭以养廉。这八个字是董必武的自励,也体现了他一生俭朴的习惯。董必武参加长征时,背着一个厚帆布做的马褡子,里边除了装着他喜欢读的书和他换洗的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外,还装了一些他捡来的破布、棕片,以及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针线包,战斗间隙用来补衣修鞋。他用这些东西做成特制的草鞋,省下部队发的草鞋给别人用。有人问起时,他说:这些东西都有用,把棕片拿布带一绑,就可以穿着它继续行军了。同志们称这个马褡子为董老的万宝囊,他欣然接受。董必武把这个万宝囊带到延安,又带到北京,也一直保持着捡旧东西装进万宝囊的习惯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个万宝囊仍保存在家中。直到董必武逝世后,他的家人才把这个边角泛黄、布满灰渍的万宝囊捐献给湖北红安县董必武纪念馆。

在延安时期,董必武为了工作方便,只花一元钱买了一块旧怀表。这块怀表走得不很准,但董必武却一直用着,说:反正快慢只要误差不超过半小时就行。

董必武喜欢作诗,但他作诗都写在各种形状的废纸、旧信封、旧日历、过时的请柬上。从1939年到1975年,他共写诗1300余首,都是写在那些废弃的纸张上的。

董必武爱好书法,字也写得好。但除了个别时候给一些单位的正规题词外,他从来不用白纸、宣纸写书法,都是在旧报纸上写。大楷写了写中楷,中楷缝里插小楷,把一张报纸写得密密麻麻的。他所用的毛笔,笔头掉了也不扔,自己动手修理一下接着用。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扔掉不能再用的旧笔时,董必武说:一支笔不值多少钱,可是我们几亿人口的大国,每个人节约一点,加到一起就不是小数字了。大家都要爱惜社会财富呀。

董必武用度十分节俭。牙膏一直用到挤不出来了才扔,一个脸盆用了几十年。他常年穿布鞋,鞋底磨薄了,就加一层;毛巾破了洞,补一下继续用。毛巾先用来洗脸,旧了就用来擦手,再破旧了就中间剪开两头接上用来擦脚。董必武不仅自己节俭,还教育子女养成节俭的习惯。他的孩子们上学后,从小学到大学,家里除了给牙膏、毛巾等日用品以及来回乘公共汽车的车费外,从来不给其它零钱和零食、消耗品。他的儿子到外地读书,董必武只给学费、伙食费和其它一点必要的钱,但要求用钱必须记账。董必武给子女们讲:养成记账的习惯,你将来要用钱的时候,就会从实际出发,不至于只考虑个人需求了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董必武曾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,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、代主席等职。虽然职务越来越高,但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的习惯。他进城后,由于出国访问而做过一件长呢大衣,此外再没有做过其它大衣,只有这件大衣一直伴随着他,直到他与世长辞。